
從1935年到1948年,延安都發生了些什么?這13年對中國、對世界有著什么樣的影響?為什么我們要學習延安精神,要世世代代繼承和發揚延安精神?帶著諸多的疑問,許多有理想、有抱負的黨員干部跋山涉水去到延安,一探這座地處陜甘寧邊區的小城,是靠什么讓如此之多的世人所矚目?
13個春秋,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延安生活、戰斗,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,贏得了抗日戰爭勝利,奠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堅固基石,譜寫了可歌可泣的偉大歷史篇章。一切成功,不單單只是他們的運籌帷幄,決勝千里,最為重要的是他們信念堅定,初心永恒。
初心不變,才能堅定理想信念。理想信念堅定,是黨員干部第一位的標準。不忘初心、對黨忠誠,時時刻刻嚴格約束自己,才能錘煉忠誠、干凈、擔當的政治品格,才能做到大是大非面前旗幟鮮明,風浪考驗面前無所畏懼。如果信念不堅定,經不起風浪,搖擺不定,就算再大的船也會翻。在各個歷史時期,無數共產黨人為了黨、為了事業、為了他人雖英勇犧牲,卻被世人永遠銘記。支撐他們的是堅定的信念、不變的初心。而有些人,精神上“缺鈣”,抵不住誘惑,大是大非、原則問題面前立場模糊,態度曖昧,正義感退化,最終淪為腐敗分子,走向犯罪的深淵。究其根源,不就是忘了初心,理想信念不堅定嗎?
初心不變,才能干事創業勇擔當。常言道,有多大擔當才能干多大事業。敢于擔當,方能迎難而上,才能在危機面前挺身而出;勇于承擔,才能與歪風邪氣做斗爭,肩上才能扛得住重任。一個人,初心不改,意志堅定,胸懷寬廣,勇于擔當,定能開拓進取、事業有成。如果一個人沒有擔當,怕得罪人,一味地好人主義,不愿負責,誰敢委以你重任?革命戰爭年代,那些對黨忠誠、英勇善戰、不怕犧牲的共產黨人,哪個不是黨的好干部,哪個不是民族的好英雄?如今,一些人忘記了自己的初衷,忽略了自己的本職,工作拈輕怕重,崗位挑肥揀瘦,干的比別人少,要的比別人多;遇到問題推諉扯皮、敷衍塞責,出了問題上推下卸,委罪于人。如此初心缺失之人,前途可言?!
初心不變,方能為民服務解難題。中國共產黨歷來把為中國廣大人民謀利益作為自己的根本宗旨,在延安時期又響亮地提出了“為人民服務”的口號并在全黨認真實踐。那時的陜甘寧邊區政府,被譽為“民主的政治”。陽泉熱力把用戶的利益放在首位,全心全意為用戶服務,作為服務用戶的根本宗旨。牢記宗旨,“用戶的問題出在哪里,我們的解決方向就在哪里”,把保用戶溫暖作為我們的任務目標,從中尋找方法,研究解決方案,求真務實克服一切困難,真抓實干改進工作的辦法措施,精益求精為用戶解決實際問題。始終堅守為用戶服務的初心,把竭誠為用戶提供優質服務貫穿到生產運行全過程,提升用戶的幸福感、安全感,才能贏得用戶的擁護和支持,推動企業不斷前進。
延安故事,延安精神,讓人們深切感悟到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愛國之情。他們的初心永恒,對理想信念的堅定,讓中華民族有了希望,共和國有了力量。初心,既是一種信念,更是一種追求。不論身處什么時代,我們都有著一個共同的夢想——中國夢;不論身居何種崗位,我們都肩負著一樣的使命和重任——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。初心,是實現目標的動力源,是成就事業的指路燈,我們只要一直擁有這把“金鑰匙”,目標定能達成,夢想終會實現。
(張阿峰)